热门搜索: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专题策划」朱宝林:公路养护需要可持续发展思维

发布时间:2024-07-13 03:18:39      发布人:产品中心  

详细介绍

  近年来,公路行业流传着一句话:“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对此,交科院检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理事朱宝林有一番自己的理解。

  在他看来,公路建设主要是解决公路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规模不适应和路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走得了、走得通”的问题,此为“量”的增长。公路养护管理能解决巩固建设成果、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充分的发挥公路使用效率的问题,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走得好、走得畅”的问题,是为“质”的增长。

  “只有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保持公路始终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公路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2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22年底,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 600 万公里,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公路通车总里程 535.48 万公里,公路养护里程 535.03 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 99.9%。

  面对日渐增长的公路养护需求,如何充分借助市场的调节和配置作用,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上的水准? 40 多年来,公路养护市场化探索一直被列为行业改革的重点之一。

  据悉,1995 年《关于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即提出要“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或逐步转为企业,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八年后,交通部发布规范性文件《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开始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围绕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探索不断走深走实。

  2016 年,《“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提出“将公路养护领域适合的事项从‘直接提供’转由向社会‘购买服务’”“建立政府与市场分工合理的养护生产模式”,部分地区通过市场准入逐步引入了企业和民间投资,在促进公路养护市场规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朱宝林看来,随着我们国家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公路行业逐步由建设为重转变为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公路养护也由传统的“抢修时代”过渡到“全面养护时代”。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水平的提升,我们的养护工艺也有了较大进步。从早期的铣刨重铺为主的结构性养护,到目前行业较为普及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微表处、精细抗滑保护层、长寿命超薄罩面等预防性养护技术,我国公路养护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的养护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过去,部分地方政府政绩观扭曲,将公路建设看作‘显绩’,公路养护看作‘隐绩’,重‘显绩’轻‘隐绩’,‘重建轻养’‘以建代养’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今,这样的错误想法已得到了扭转。而且,不同于昔日以修复破损处为主的路面养护思路,现在更看重‘治未病’为主的预防性养护,在道路病害出现之前即采用周期性的保养措施,以延长道路大修时间,实现有限的养护资金效益最大化。”

  不过,他亦注意到,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公路养护行业起步较晚,虽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管理政策有待完善、养护专业队伍不健全、养护机械市场无序以及材料的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

  “其中,公路养护资金不足是行业亟须解决的最大难题。随着我们国家交通量增长迅速、大型重载车辆日益增加,如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大量公路陆续进入改扩建及大中修养护阶段,未来公路的维修养护需求将持续增加。此时,资金投入不到位、持续投入压力大,将造成公路养护需求长期得不到较好满足。”

  “此外,养护技术队伍层次水平不足的问题是需要得到重视。”朱宝林解释,如今,我国高校仍缺乏专门的公路养护专业,专职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比例较少,工人或是从建设岗转入养护岗,或是零经验披挂上阵,不仅难以提炼形成公路养护基础理论体系,也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不足,公路养护技术依旧较为传统。

  “加之养护队伍管理略显零散,导致面向公路养护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力度难以顺利推行,出现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行业监管有待加强、市场化还不够充分、预防性养护与科学决策体系有待完善,以及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

  2022 年,交通运输部编制并发布了《“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提出“将加快构建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加快构建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形成更加智慧、更精准的养护决策模型和工作机制”。

  这些设想,在一年后的今天正逐渐变成现实。“如今,我国公路养护管理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规范,实现了对公路路况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同时,智能化养护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养护管理效率和水平。”朱宝林告诉记者。

  业务开拓和交流走访中,山东高速交通建设集团的创新养护模式给朱宝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山东省内建立起了先进的长机制全寿命周期管养新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线下病害巡检,到养护上‘云’,进而实现智能决策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一被动养护到长周期综合养护总承包模式转变,提供更精准的从监测评估、养护规划、养护设计、小修保养、预防性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等全过程、全要素综合服务,最终实现养护资金效益最大化,值得业界学习和借鉴。”朱宝林告诉记者。

  2023 年,朱宝林的团队参与了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工作。不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技术状况做检测和评价,还对养护管理、服务的品质、运行效率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和排序。

  梳理这些年的“国检”评分情况,朱宝林欣喜地发现,在评分标准逐步的提升的情况下,各地的基础设施技术状况及管理评价得分仍持续走高,“这充分说明近一年来,行业在推进设施数字化、养护专业化、管理现代化、运行高效化、服务优质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表示。

  从业近二十载,在朱宝林心里,公路养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有了一套清晰的逻辑脉络。他和记者说,公路养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在公路养护及运营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坚持“修旧利废、节约世界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安全运营、提升服务”的原则,以实现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等要求,确保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要想实现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在养护决策中做到科学、及时、有效,逐步完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制度,采取最恰当的措施进行养护,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养护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其次应在工程管理中做到安全、绿色、生态,不断突出‘四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升公路综合服务能力,降低养护成本,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及安全运营服务水平。”他提出。

  即便在面对长期以来因认识不足和资金限制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一些早期病害错过最佳养护时机,导致公路路况水平下降,投资效益不高等情况时,朱宝林亦建议,应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行业的高度,充分认识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当全面加强路况检测评定等基础性工作,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技术状况调查,建立并一直更新、完善路况数据库,及时准确地掌握路面、桥梁的使用状况;其次建议充分应用现代智能手段,开发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路面、桥梁管理评价信息平台,科学分析公路桥梁技术状况的衰减规律,按轻重缓急科学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最后,我们鼓励项目上加大预防性养护投入,积极推广应用预防性养护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逐步实现检测自动化、分析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保证预防性养护的时效,最终实现公路养护成本的最小化。”朱宝林表示。

  随着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深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应用到公路养护中,无人机、道路综合检测车等新装备不断应用,被誉为开启了“指尖养护”新时代。

  一直以来,朱宝林非常笃定,“四新技术”对推动公路养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它使公路养护行业从施工到管理上的水准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体力劳动到机械化作业、从传统的人工操作到现代化精修细养、从单一专业管理到智能信息化协调指挥,一代代技术的革新都是众多‘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所带来的。”

  据悉,近年来,朱宝林带领技术团队不仅积极投身道路凝冰预警及冰雪自动化处置技术、团雾处置技术等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中,还与山东高速交通建设集团合作研发了 SBS 改性乳化沥青超粘微表处、沥青路面精细抗滑保护层、复合有机水硬性材料处治桥头跳车、改性胶粉超薄罩面等多项“四新技术”,“这些绿色低碳环保的新技术在全国各地均得到了良好应用,推动了公路养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朱宝林表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管养也被朱宝林认定为公路养护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他分析,“智能养护”应是在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上,充分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人员、技术、装备、数据、管理等要素,将基础设施升级为可感知、可分析、部分可控,远期能自动控制、自我管理、自我维修、自适应的智慧化系统。“该系统有望实现对基础设施养护全过程、全要素的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主动式、预防性管理,是基础设施养护发展史上一次颠覆性革命和重大发展。”

  诚然,朱宝林亦清楚,“无论哪种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总要经历一段痛苦的过程,来解决行业中存在的障碍和迷惘。”

  对此,他提出,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养护行业应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多要依靠创新培育发展动力、形成发展优势。“抓住‘创新’这个关键词,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升级,推进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养护关键技术突破,从学科建设、科学技术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发力,建立交通基础设施长寿命安全保障的科技体系和队伍保障,引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高水平发展。”

  不仅如此,紧跟智慧公路数字化管养发展形势,培养公路养护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也是助力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运更具创新性和强韧性的重要推动力。

  “我们要开展技术创新,增强创新意识。”朱宝林指出,在当前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的情况下,提升养护人员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应当鼓励养护技术人员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审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鼓励他们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以促进公路养护工作开创新局面。”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包括施工设备操作、施工工艺流程、实施工程质量把控等方面,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施工技能,提高实施工程质量和效率。健全选拔机制,提高选人用人标准,建立完整的人才教育培训和吸引机制,注重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相结合,通过完善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公路养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朱宝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