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的南通,玉兰绽放。在江苏大生集团数字化车间,记者见到了身穿一身蓝色工作服的李兰女。车间内纱锭飞旋,机器轰鸣,李兰女细细查看一排排纺纱机是否正常运作,不时叮嘱老工人带好车间新来的几名大学生。
从一名纺织女工到先进的纺织车间负责人,李兰女与这一纱一线年,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江苏省优秀员”等多项荣誉,并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车间要保持稳定的生产环境,33摄氏度的室温、超过70分贝的噪声是常态。在车间里走了不一会,记者就开始汗水往下流。而瘦削的李兰女仍是精气神十足,她笑着说,“对我们老工人来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听到声音说明车间里一切正常,如果突然没有声音或声音变小,反而会紧张,因为这可能是有些设备出故障了。”
走遍整个车间,记者只看见少量工人,到处都是全自动的机器在有序运转。“以前用的是进口纺纱机,现在我们车间的所有机器都是国产的。”李兰女和记者说,这些年来,纺织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业的技术改造不断提速,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
1999年,李兰女从南通纺织中专毕业进入南通双莲纺织公司,成为纺纱车间工艺员。嘈杂的车间,枯燥的工作,那时的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在这个行业干到现在,“以前的纺纱车间里,噪声大、粉尘多,大部分工作以人工为主,自动化程度较低。”当时一起工作的不少人都选择转岗,而让李兰女坚持到底的,是她在不断钻研与创新中发现的纺织“乐趣”。
如何精准查出问题产品的源头?如何做出更好的工艺改进和创新?从担任工艺员开始,李兰女就没有停止过思考与尝试。经过200多次试验、900多个数据论证,她最终拿出“改进工艺增加梳理提高成品制成率”方案,使精梳落棉量减少2%,每年为企业减少相关成本20万元以上;创新并全面推广重定量、大牵伸工艺,使前纺半制品产量总体提升近30%,用工人数减少约25%;带领团队先后攻克13项工艺课题和30多项技术难题,解决企业用工紧张、效率低下等问题。应对“本领危机”,李兰女注重持续“充电”,通过自学获得南京大学的大专、本科学历,拿下工程师、高级技师职称,撰写发表10多篇技术论文。
“只有不停地改进革新、不断突破,才能在一个行业里站稳脚跟。”现在,李兰女在江苏大生集团数字化车间负责整个车间的运转。这条中国第一条全流程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生产线人,吨纱人工成本比以前下降1500元,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
2017年10月18日是李兰女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党的十九大隆重开幕,作为十九大代表的李兰女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讲话,“那份激动的心情一直鼓励着我前进,时刻提醒我:无论在履职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习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来自生产一线的党代表,李兰女时刻牢记嘱托。她关注工人心声,多次为工人队伍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不断的提高工人技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以前的工人,更多的是做重复性的体力劳动,现在大部分重复性的工作都由机器替代,工人的辛苦程度降低,但对于创新和技能的要求则在逐步的提升。”历经纺织业多年来的发展,李兰女对“人”的变化感受最深,她也以此为重点逐步的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
车间内的不时关切,工人交流会上的耐心询问,每一个与工人有关的场合,都成为李兰女了解工人心声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经历,李兰女深切体会到工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渴望,“文凭的提升对于技术工人来说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工会对于工人在职大专、本科的培训都提供对应政策。”技术工人的技能职称认定,也是李兰女着重关注的问题。她欣喜地看到,工人的技能职称认定不再唯论文,更多地从实践和业绩来反映真实的技术水平,车间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用新型专利,都能成为评定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
2020年底,《南通市纺织行业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出台,从岗位培训、技能提升、工匠培育三方面实施纺织行业职工全员岗位培训计划,并推动纺织行业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这让一直关注纺织工人队伍建设的李兰女感慨,“产业工人的路越走越宽!”
采访李兰女时,古通扬运河畔的大生纱厂原址内正盛开着大朵的广玉兰,花香四溢,正如大生纱厂创始人、爱国实业家张謇“遗留一二有用之事业”的精神遗产留存人们心中,专注于人生“有用之事业”,也正是李兰女的追求。
扎根纺织业20多年,李兰女曾有多次转岗的机会,但她还是坚持留在纺纱车间。虽然已到管理岗位,李兰女每天仍在车间呆十多个小时。“换到轻松的岗位,我反而不适应。我喜欢有突破的工作,每天进步一点点。”她向记者道出自己的追求——“希望能在纺织业留下点痕迹”。
智能抓筒、自动扫地机、自动轨道运输、自动打包……各种自动化设备,在李兰女管理的数字化车间内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整个车间已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管理数字化、生产的全部过程生态化。就在数字化车间隔壁,全国纺织行业第一个智慧工厂即将落成,将成为全国纺织行业首个运用5G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管理云平台的工厂,万锭用工将小于10人,生产效率在数字化纺纱车间基础上提高20%,整体逐步实现从纺织制造迈向纺织“智”造的转变。
回望这十年,李兰女口中离不开“变化”二字。“这十年,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从一名纺织女工成长为数字化纺织车间负责人,纺织业的生产方式从更多靠人力转向智能化、数字化驱动。”这一切变化,令李兰女久久回味。对于党的二十大,她充满期待,“我相信产业工人将会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纺织产业也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